2017年7月27日 星期四

國產品牌崛起 留意投資機會

年初開始看好吉利(0175)的其中一個重要邏輯就是國產品牌的崛起,覺得汽車有可能成為繼家電和手機之後成為一個國產品牌超越外國名牌的產品。

內地手機市場 國產佔87%

當然不會一蹴而就,但是國產品牌崛起的趨勢是明顯的,如何從中挖掘投資機會是一個重要的課題。

根據中信建投一份報告,中國目前的消費水平對應美國和日本七八十年代的水平,在此階段個人消費高速膨脹,2016年消費對GDP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4.6%,超過了投資42.2%的貢獻率。在此背景下,一二線城市居民在高負債下降級消費逐漸形成去品牌化的消費心理,對高性價比的國產商品青睞有加;而三四線中產階級群體不斷增長,從而表現出消費升級趨勢。

從中國製造的角度看,中國的製造業已遠非昔日的吳下阿蒙,華為手機、大疆無人機、吉利汽車等等都是品牌力顯著提昇的例子。由此帶來的是國產品牌逐漸替代進口,而且在技術進步和產品升級下存在提價的空間,從財務角度看,這就等於是在收入和利潤率兩方面實現雙擊,帶動企業利潤大幅上升。

從消費者的角度看,國產品牌的品質提昇改觀了大家對國產品牌的印象,減少了以前崇洋媚外的消費心理,轉而更加重視性價比。以我身邊的朋友為例,從蘋果手機轉用華為手機的例子就不少。

今年為投資組合貢獻最大的四隻股份是騰訊(0700)融創(1918)吉利和舜宇(2382),後兩家企業正正是中國製造的傑出代表,前兩家其實也和中國消費升級有關。因此,今年下半年要花多點時間研究一下如何从中國消費升級和製造業崛起這兩大主題中找出可以受惠的股份。

歡迎大家積極參與討論,三個臭皮匠畢竟頂一個諸葛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你巧勁啊

問題並不在於原意、初心是不是好,也不在於某一具體條款對行業內不同公司的影響,而是對於A4治國的擔憂甚或恐懼。 不能自己是個錘子,看到什麼都是釘子。經濟都什麼樣了,還要監管這個規範那個。更要命的是,整頓監管思路太直接太幼稚。哦,把房價弄下來,把教培打掉,然後也不讓玩遊戲,那麼大家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