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18日 星期四

還看今朝

世事如棋局局新,儘管每一次從低谷到泡沫然後爆破的週期循環不息,但是人物、故事和過程則各不相同。

1997年的紅籌狂潮,記憶最深刻的我爸去銀行排隊拿到的北控(0392)招股書,多出來的一份賣了200塊錢。1997也是我第一次買股票,人生中的第一隻股票是閩信(0222),為什麼是閩信?因為是福建人。然後就亂買一通,什麼四通、方正,然後?然後就沒有然後了,因為然後遇上亞洲金融風暴,股樓齊泄,然後就死翹翹了。

接下來是2000-2001的科網狂潮。要說集體回憶,那些年小小超一手導演的電盈(0008)神話相信是不少香港人刻骨銘心的集體回憶,「八號仔」由2000年高位約140元狂瀉九成跌到幾塊錢,現在想起心還一直哆嗦。哦,當年一紙難求的IPO是李嘉誠的tom.com。香港人潛意識憎恨李家也不是簡單仇富,世界上本來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

接下來2007閃亮登場,中國由基建和出口推動的經濟達到一個高峰,又成功取得北京奧運主辦權,風頭一時無兩。資源股當時得令,347 358 2600號稱三寶,恆指2007年10月30日創下31,958歷史高位,然後?然後就是席捲全球由美國次按引發的金融海嘯,大概一年後的2008年10月27日,恆指收市報11,015,狂跌12.7%,一年間下挫超過兩萬點或六成六。現在回想心一樣還是會哆嗦。

然後是大家應該還記憶猶新的2015大時代,由A股所謂國家牛市主導,港股催化劑則是港股通,投資者幻想tsunami of liquidity(記得是當時某外媒用字)南下,港交所(0388)股價復活節後短短數個交易日由200直衝300。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這隻不健康的人造牛幾個月就玩完,2015年7月8日恆生指數盤中暴跌近8.5%或逾2100點,創下史上最大跌幅。心又哆嗦一下。


好了,溫故告一段落,能否知新則仍是未知數。2017年港股大豐收,年頭升到年尾,由22,000點起步一路勢如破竹升上30,000,踏入2018年更是欲罷不能,至昨日(1月17日)恆生指數終於破頂,以全日高位31,983點收市,打破2007年10月底31,958點這一保持了超過10年的紀錄。

回顧2017年,中資爭奪港股定價權并取得勝利是該年主線,港股2017年名列全球各主要股市表現首位,中資功不可沒。這場從外資手中爭奪定價權的大戰,表現得最為淋漓盡致的應該是內房股,從外資爛白菜的NAV折讓定價到中資price-to-sales的粗暴定價,中資大獲全勝,造就了恆大(3333)、融創(1918)、碧桂園(2007)以倍計的升幅。外資擔心債務風險,中資看到的是蓬勃發展的新經濟,外資要求風險折讓,中資盯著的卻是價值窪地。股市從來是以成敗論英雄的地方,2017誰勝誰負不言自明。

好了,啰里啰嗦了一大推終於進入主題,那就是從2017年頭到現在升了一萬點的港股究竟還買不買得過?

答案是買。

最後的瘋狂已經寫在墻上,終局可能35,000,可能38,000,可能40,000,可能...... 但應該不會是盈富基金(2800)尚提供2.4%歷史股息率的現在。作為職業投資者,不參與這場盛宴那還能叫投資者?!至於最後能不能全身而退,那是後話。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6 則留言:

  1. 確實慶幸自己有份身在其中, 十年難得一遇既大牛市, 一生人不可能有很多次.

    回覆刪除
  2. 今早追入了 華泰6886 , 劵商股在牛3 往往是升得最驚人的.
    現在劵商股才剛剛熱身起步.

    回覆刪除
  3. 這篇真係值得一讚再讚,可否借來分享

    回覆刪除
  4. 嘉毓兄你好
    我第一次留言
    想請教今日消息指內地會於2020年取消新能源車補貼,吉利是否最受害?市場是否過敏了?吉利跌幅比比亞迪還大
    謝謝

    回覆刪除

你巧勁啊

問題並不在於原意、初心是不是好,也不在於某一具體條款對行業內不同公司的影響,而是對於A4治國的擔憂甚或恐懼。 不能自己是個錘子,看到什麼都是釘子。經濟都什麼樣了,還要監管這個規範那個。更要命的是,整頓監管思路太直接太幼稚。哦,把房價弄下來,把教培打掉,然後也不讓玩遊戲,那麼大家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