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20日 星期三

晓说 京城旧事



在北京住過兩年,對倆人聊的感同身受,特逗,也有別的感觸。45分鐘長,能耐著性子看完的香港人肯定百中無一,帶出什麼問題呢?文化差異,而且是特別大特別強烈的文化差異。換句話說,對中國歷史、地理、文化、風土人情沒有丁點認識的港人,尤其年輕一輩,高曉松和老馬說的跟外星人沒什麼兩樣,誰是王朔?什麼叫洋蜜(不是楊冪)?一通電話就說兩個字(臥槽)?女流氓擱今天就比文青還文青?

這種文化差異可以是致命的,而文化(很不幸地)和世界上所有事情一樣,其強勢或弱勢是跟隨經濟和軍事實力而起落的。八十年代的香港文化那是紅遍大江南北,那時香港GDP可能佔全國將近三成(今天想來不可思議),97回歸時還有兩成,現在不到3%。

香港的倒退固然有其本身不可控的因素,但不能不說固步自封、盲目排斥中國也是重要因素。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很不幸的,香港是哪樣不言而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你巧勁啊

問題並不在於原意、初心是不是好,也不在於某一具體條款對行業內不同公司的影響,而是對於A4治國的擔憂甚或恐懼。 不能自己是個錘子,看到什麼都是釘子。經濟都什麼樣了,還要監管這個規範那個。更要命的是,整頓監管思路太直接太幼稚。哦,把房價弄下來,把教培打掉,然後也不讓玩遊戲,那麼大家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