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6日 星期五

閒人無「在朝」 讀「冊」有心得

本身是閩南人,又在香港生活多年,因此可以把這兩種方言和普通話作比較。日常所見閩南話和廣東話確實保留了更多古漢語用法,而閩南話似乎比粵語還要更古老一些。

不是說越古老越好,而是實事求是。此文也不是什麼學術研究文章,僅從日常生活用語隨手拈來,聊作記錄,博君一粲。

民以食為天,閩南語仍保持大量古漢語用法,例如烹飪叫「煮食」,鍋是「鼎」(三足鼎立、力能舉鼎,粵語則是「鑊」),筷子是「箸」。杜甫《麗人行》有「犀箸厭飫久未下,鸞刀縷切空紛綸」,犀箸就是犀牛角做的筷子。青少年時在福建鄉下白米尚要憑票供應,要去糧站「糴米」 ,《說文解字》解釋「糴」為「市穀也」,就是買進穀物的意思。「糴」字左半邊是由「入」 和「米」組成,形象表現了買入米糧的意思。「糴米」回到家後把米倒進「米甕」。客人來了要招呼吃飯,客人是「人客」,人多熱鬧是「鬧熱」,泡茶招呼「人客」用「滾水」(開水),酒飽飯足「人客」就寢睡在「眠床」上,這些都保留了古漢語的使用習慣。

另外一些閩南用語,有的我肯定是古漢語,有的可能牽強附會,有說的不對的請指正。小孩讀書是讀「冊」,讀書人是讀「冊」人,這個「冊」字不用多解釋,肯定來自古漢語。讀「冊」為了什麼呢?書中自有黃金屋,這就牽涉到閩南話中的一個常用語,那就是評說一個人本事大不大的時候會說「伊」有沒有「在朝」。「在朝」當然是「在朝為官」的意思,說明還是做官本事大,中國人的官本位可謂由來已久。而這句話中的「伊」則是他的意思,閩南語直至今日并不分男性的他和女性的她,同以「伊」稱呼。辛棄疾詞就有「莫折荼蘼, 且留取一分春色。 還記得:青梅如豆,共「伊」同摘。」

說完文縐縐的,說點不文的,問候他人娘親是我國國罵,「X你母/媽/娘」普通話中的動詞X通常是那一個固定的字,在閩南話中則可變化多端,讀者中懂閩南話的男士自可意會,這就不一一列出了。據說閩南語中的動詞分得非常細,有一千多個動詞,國罵是一個生動的例子。

不少北方人因為偏見認為普通話才是華夏正音,而南方各語系不過是古漢語跟南蠻語言結合而成的方言土語,事實上南方語種中有很多有跡可尋而在普通話中已經消失的的古字!南方方言更接近我們老祖宗講的漢語。普通話和方言並沒有孰優孰劣的區別,推廣普通話有其必要,但保護方言也非常重要,說一口流利的普通話不必妄自尊大,以方言為母語的也不必妄自菲薄。

1 則留言:

  1. 嘉毓兄今次唔講股票講閩南話
    小弟都係閩南人但係香港出世 所以有好多字我並無去諗到底係點寫 反正知意思同埋讀音 就可以同親人溝通 你依家咁樣指出 又的確幾有趣

    回覆刪除

你巧勁啊

問題並不在於原意、初心是不是好,也不在於某一具體條款對行業內不同公司的影響,而是對於A4治國的擔憂甚或恐懼。 不能自己是個錘子,看到什麼都是釘子。經濟都什麼樣了,還要監管這個規範那個。更要命的是,整頓監管思路太直接太幼稚。哦,把房價弄下來,把教培打掉,然後也不讓玩遊戲,那麼大家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