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21日 星期二

清白做人 德重如山

父親一生,人如其名。在社會清白做人,對家人德重如山。

鄉里人說起父親,幾乎人人都說『古意』。古意於現代工商社會急功近利,需要能言會道也許並無太大用處,但這卻是父親一生人的寫照。不爭名,不奪利,忠厚老實,樂於助人。

父親來港前在永寧小學教書,我記得他每次返鄉,我和他在走在街上,還是會有人很多人親切地稱呼他『李先』。除了教書,他執教小學女籃。永寧小學女子籃球隊,1972年以來,先後參加省內外各種比賽,曾連續榮獲晉江縣及地區13次冠軍。1973年和1974年,兩次獲全省女籃冠軍,並代表福建省參加全國分區賽。我到現在還記得,祇有幾歲大的我,在清晨喝過豆漿後,爸爸牽著我的手從南薰樓步行到位于文祠的永寧小學練球。

雖然有這樣的成績,我從來沒有聽爸爸吹噓或者『講空』,因為這不是他的性格。他性格謙遜,在社會上是這樣,在家裡也是這樣。

父親1978年來香港,和眾多由福建鄉下中年才來港的閩南人一樣,突然從基本上還是農業社會的鄉下來到處於現代工商社會的大都市,適應過程充滿挑戰。父親勤勉工作幾十年,供樓、供子女讀書,自己則勤儉節約,對物質淡泊。他唯一比較捨得花錢的是比較現代化的物件,比如相機、電器及至後來的電腦。

80年代的時候,相機在鄉下還是非常稀罕的物件,爸爸每次回鄉都帶著相機幫我們拍照。不單是我們,還有親戚,留下不少珍貴的影像和美好的回憶。除了相機,他還帶了英文打字機回去教我們打字。記得我還在上中學的時候,爸爸跟我講過用電腦購物。想像力貧乏的我,當初怎麼也想不明白,怎麼能夠用電腦買東西?直至最近的十來年,才明白原來當初爸爸說的是網上購物。其實不管是相機、打字機,還是一些比較先進的觀念,想來當初爸爸已經為我們接觸外部世界和現代文明打開了一扇窗口。


父親患病的一年半時間,他心態平和,配合治療,雖然手術及治療過程辛苦,從沒有任何嗟歎抱怨之辭。他體諒媽媽照顧的辛苦,力所能及之事,堅持自己做。直至今年早些時候,媽媽問説:“咱這病不知道能不能治好?”他回答:“會,梗係會。”去世前最後一次入院前在家,媽媽問可有什麼要交代?他只回答一句:“我培養了兩個大學生。”之後留下兩行眼淚,據媽媽說,這是他患病以來唯一一次掉眼淚。

父親,請您放心,媽媽我們一定會照顧好。您的六個孫輩,年齡最大的兩個,一個現在在英國,一個在香港的中文大學讀書,我相信所有孫輩都會考上大學。我們會好好學習、工作和生活,這就是對您最好的紀念和安慰。爸爸,請放下所有的惦念和牽掛,天堂安息!您永遠活在我們心中,我們就是您生命的延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你巧勁啊

問題並不在於原意、初心是不是好,也不在於某一具體條款對行業內不同公司的影響,而是對於A4治國的擔憂甚或恐懼。 不能自己是個錘子,看到什麼都是釘子。經濟都什麼樣了,還要監管這個規範那個。更要命的是,整頓監管思路太直接太幼稚。哦,把房價弄下來,把教培打掉,然後也不讓玩遊戲,那麼大家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