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12日 星期一

Sunny N/T Upside Likely Capped Despite Pft Alert

Further near-term upside for Sunny Optical (2382), already +8% in past three trading sessions vs tumbling HSI, may be limited despite tipping 2017 net profit to rise more than 120% YoY, implying at least CNY2.79 billion, citing "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revenue and margin expansion. While figure likely higher than street consensus, more bullish brokers such as BOCI already forecasts 2017 earnings of CNY2.88 billion, so company's guidance by no means consensus-smashing. Further, January shipment data remain lackluster (exchange announcement here). Sunny gained 3.5% to HK$112.60 Monday vs HSI down 0.2%.

稍為減持 謀定後動

截止下午兩點,倉中反彈超過4%的股票包括吉利(0175)、金斯瑞(1548)、申洲(2313)、舜宇(2382)、中海物業(2669)和奧園(3883)。酌量減持了一點,由上星期接近全倉到現在大概一成五現金。

減持不是因為觀點有變,只是增加作戰彈性,做到進可攻退可守。減持後心理上感覺就好多了,任它風吹雨打,勝似閒庭信步。

2018年2月11日 星期日

死牛一邊頸

究竟週末兩天的休息是讓投資者冷靜下來覺得市場拋售非理性,還是細思極恐週一回來後死亡漩渦繼續呢?

我沒有答案。

首先無可置疑這次是股災,全球股市市值一星期缩水超過5萬億美元。股災源頭在美國,美債債息急升引致投資者對通貨膨脹的擔憂,邏輯是通脹將導致聯儲加快加息步伐,資金成本上升將對實體經濟和上市公司盈利帶來負面影響。但是,弱弱問一句,即使融資成本稍微上升一點,對騰訊(0700)這樣的巨無霸式公司究竟能造成多大負面影響呢?騰訊一週下跌了45港元或9.9%。

超級股災一般在三種情況下發生:一、異常高的估值;二,異常高的杠杆;三、難以預見、前所未聞的系統性風險。2015年大時代是典型的異常高的杠杆,2007是一和三(美國次按)的疊加。現在?我可以肯定第一和第二項條件都不存在。第三,恕我孤陋寡聞,也許醞釀中,但我不知道。

因此,直至此刻,看法仍然不變,這是一次醞釀已久遲遲未到的超買調整,因為疊加了一些技術性因素(algorithmic trading和沽空VIX合約強制清盤)使得調整更為猛烈,更加震撼人心。

英諺說 put your money where your mouth is,在下倉位和觀點一致,當然被狠狠打臉。圖樣已然不在,圖森破還是不時發生。但炒股和做人一樣,總是要 take position,不能模棱兩可。願賭服輸,與人無尤。

2018年2月9日 星期五

戰況完整版

11點後戰況更新:

沽出: 36000股 金沙(1928),均價42.1;補回6000股,均價41.55
             1000股 舜宇(2382),均價107.8

買入: 15000股 吉利(0175),均價20.35;賣出15000股,均價21.05。
             80000股 奧園(3883),均價5.19;賣出25000股,均價5.31。
             4000股 融創(1918),均價27賣出3000股,均價27.7。
             6000股 兗煤(1171),均價10.86
             10000股 信義(0868),均價10.28;賣出10000股,均價10.6。
             2000股 金斯瑞(1548),17.9
             1500股 瑞聲(2018),均價140
             300股 騰訊(0700),均價401
             3000股 碧桂園(2007),均價12.88
             1200股 永利(1128),均價24.9
             40000股 中海物業(2669),均價2.26;賣出40000股,均價2.35。
             
新買: 4000股 申洲(2313),均價70.2。

Go down swinging

記錄一下今早(截至11點)的戰況,幾個星期或幾個月之後回望無論輸還是贏應該都有紀念意義。

沽出: 36000股 金沙(1928),均價42.1;

買入: 15000股 吉利(0175),均價20.35
             80000股 奧園(3883),均價5.19
             3000股 融創(1918),均價26.9
             6000股 兗煤(1171),均價10.86
             10000股 信義(0868),均價10.28
             2000股 金斯瑞(1548),17.9
             500股 瑞聲(2018),140.1
             300股 騰訊(0700),均價401
             3000股 碧桂園(2007),均價12.88
             1200股 永利(1128),均價24.9
             40000股 中海物業(2669),均價2.26
          

冰火兩重天

說一月是火二月是冰,應該恰如其分吧?從FOMO到走都走唔切兩個星期的時間都不用。

自己這次當然中招,中招原因很簡單,就是覺得這次市況逆轉並不具備發展成為金融風暴遑論海嘯的條件,債息上升是灰犀牛而不是黑天鵝,即使昨晚道指重挫1000點,這個判斷也沒有改變。

事到如今,會多做一點即日的高沽低買,實行以戰養戰、且戰且退,但是這部分投入做短兵相接的金額應該不會超過組合的5%,狡兔三穴沒有放入股票投資戶口的最後一筆現金是戰略預備隊,不到生死存亡的時候不會投入戰鬥。

最重要的,自己仍然吃得飽睡得香。身體健康是1,財富是0,沒有了1,後面多少個0都沒有意義。

2018年2月7日 星期三

山頭斜照卻相迎

昨天撈貨的投資者肯定不少想趁今天反彈沽貨,我的觀點?何妨吟嘯且徐行。機不可失失不再來,好不容易突然大甩賣讓你盡情濕平,怎麼會昨天買今日沽。



2018年2月6日 星期二

互道SB 全倉操作

每一單股票交易的背後,都是一個互道SB的過程。過幾個星期回看,也許我是SB,也許今天賣貨給我的人是SB,騎驢看唱本。

今天是繼12月6日後,再一次接近全倉股票,買入包括(依股票代碼順序)吉利(0175)、鞍鋼(0347)、港交所(0388)、騰訊(0700)、信義(0868)、兗煤(1171)、金斯瑞(1548)、融創(1918)、碧桂園(2007)、藥明(2269)、申洲(2313)、舜宇(2382)、中海物業(2669)和奧園(3883)的股票。大多數熟頭熟面,唯一新加入是中海物業。

拿現在和2007/08相比較很明顯是引喻失義,因為最根本一條,估值水平不可同日而語。2007/08虛得多,現在實得多。

2018年2月5日 星期一

灰犀牛殺到 鈍感力上場

最省事的bullet points:

  • 債券價格下跌債息上升是典型的灰犀牛,灰犀牛身形龐大,可以殺傷力很大,但是灰犀牛行動遲緩,按說投資者應該有充分預備,我傾向於相信這隻灰犀牛的殺傷力不會太大。
  • 一年多來港股升市的大致調整模式是既急且快,急是指調整幅度猛烈,令人措不及防,快則是調整維持時間一般較短,急促調整之後即重拾升軌。當然總會有一次 this time is different,會是這次嗎?我傾向相信不會。
  • 倉位不同的投資者對於今天怎麼做答案會大相徑庭,要不要減倉甚至是大幅減倉?這個問題很容易回答,你這兩天會夜不能寐嗎?我反正睡得香,鈍感力派上用場,因此傾向於不會有大動作。看盤面情況可能這兒加一點,那兒減一點,加的方面會稍微加一點騰訊(0700)。另外今天會是一個很好觀察疾風知勁草的機會,從低位反彈幅度大的後市可看高一線。

2018年2月2日 星期五

When to say goodbye

假設人性不變(人性永恆不變),這又是一次十年一遇的大牛市,而最終結局是慢牛變快牛然後瘋牛,那麼在瘋牛轟然倒地之前,投資者起碼不應該太保守。

至於何時何地是頂,在下沒有水晶球,但記錄幾個值得觀察的指標如下,到時按圖索驥可矣。

  • 恆指2007年10月3日和2015年4月9日成交分別達到2098億和2915億的頂峰,之後不久就見頂。這兩個成交額都達到了當時港股總市值的約1%,對比來說,踏入2018年港股成交雖然大幅增加,唯現在2000億的成交只佔港股總市值的0.5%多一點點。也就是說,如果未來的某一天港股的成交額達到將近4000億,那麼,你要揉一揉眼睛,然後刮自己一巴掌,然後.......

  • 市況先入瘋狂。如果你覺得一月份一些藍籌股譬如重磅內銀的升幅夠誇張,其實和2007年藍籌升幅相比是小巫見大巫。《經濟日報》2007年11月1日的社評可供參考,節錄如下:「本港股市進入泡沫階段,已不用置疑,除大型藍籌股價竟可一、兩天內急漲兩、三成,港股恒指市盈率逾20倍外......」。此篇社評刊於2007年11月1日,恆生指數剛好在兩天前,即2007年10月30日創出那一次牛市的高位31,958點。
  • 恆生指數週息率(Dividend Yield):跌穿2.0%絕對是警告信號。2007年10月和11月,恆生指數週息率連續兩個月跌穿2.0%,分別為1.77%和1.94%;再往前一次恆生指數週息率連續兩個月跌穿2.0%是2000年12月和2001年1月,分別為1.84%和1.72%,時值科網狂潮即將破滅之際。最新的恆生指數週息率?2.7%。如果我們大膽假設這次大牛市恆生指數週息率也會降到接近甚至跌穿2.0%,那麼恆指目標可能介乎43,000-44,000。

如果這次牛市真的超越四萬,在下一定把這篇文章找出來大吹而特吹。如果到不了呢?那當然就一聲不吭。

你巧勁啊

問題並不在於原意、初心是不是好,也不在於某一具體條款對行業內不同公司的影響,而是對於A4治國的擔憂甚或恐懼。 不能自己是個錘子,看到什麼都是釘子。經濟都什麼樣了,還要監管這個規範那個。更要命的是,整頓監管思路太直接太幼稚。哦,把房價弄下來,把教培打掉,然後也不讓玩遊戲,那麼大家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