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21日 星期五

星期五漫談

-- TGIF在牛市不適用,今年可能是十年一見的大牛市,巴不得天天都是交易日,好天斬埋落雨柴,現在是只爭朝夕的時候,沒有什麼TGIF。

-- 投資和做人其實是一個道理,都是簡單一點好,少一點陰謀論。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老是在那兒猜度這單交易後面有沒有什麼政治動機,大股東會不會搵小股東著數,股價炒高了會不會是為了配股,其實並沒有太大的益處,很多時候反而是作繭自縛。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呢?那就是在一開始投資一間公司之前就把事情給想清楚了,這家公司的大股東和管理層究竟信不信得過,信得過的話就投,信不過就不投,多說無謂。

拿融創和萬達的交易為例,其實我覺得這個事情也不是特別複雜,天朝政府可能是想把對外投資這一塊收一收,那萬達就遇上資金的情況,所以首富要賤價賣出一些資產,那剛好給融創撿了個便宜,就是這麼簡單。別把簡單事情複雜化,其實也是投資的一條金科玉律。

-- 如果我是瑞信的分析員,融創10塊錢的時候是3.4的目標價,15塊錢還是3.4目標價,現在20還是3.4。要不找根柱子撞死,要不我給出個主意,乾脆把小數點往後挪一挪,直接變成成條街最牛的34,反敗為勝,一舉成名。

-- 野村把融創目標價從20升到25.5。
We are more positive on the new deal than the previous one, as: 1) Sunac will not buy hotels but focus on its core property development business; 2) some investors think the consideration has increased, but we think otherwise, because the total deal consideration remains at CNY109bn and the only change is in the consideration split between hotels and cultural projects. As we mentioned in our previous report (Unveiling the Wanda assets acquisition, 13 July 2017), hotels are not the main purpose for Sunac, and we have assigned them only very limited valuation; and 3) after factoring in the new deal, our NAV estimate is HKD42.50, implying a 70% accretion from pre-deal.

5 則留言:

  1. 瑞信分析錯很正常, 但為何不快快修正錯誤. 若有客戶用它做參考指標而走去沽空融創, 瑞信責無旁貸.

    瑞信也突顯了野村的靈敏度高.

    回覆刪除
    回覆
    1. 《大行報告》瑞信:關注融創(01918.HK)資產負債表 維持「跑輸大市」評級

      瑞信發表研究報告指,如果融創只是被動投資者,則未能看到新價值創造。另一方面,融創沒有經營酒店及文娛項目的經驗。該行關注融創資產負債表情況,因為相對於公司去年底持有的700億元人民幣現金,即使本年至今公司合約銷售強勁(歸屬公司銷售約750億元人民幣),上述交易規模仍然很大。瑞信維持公司「跑輸大市」評級,目標價3.4港元

      1)收購後, 那不值錢嗎?
      2)無做酒店經驗等於全輸, 是否太過悲觀?
      3)重負債, 過去幾年也是外資的論點, 覺得管理層風險過大

      15-17年, 內房銷售有目共睹, 只在政策上被動, 其他方面都是主動去做

      刪除
    2. 其實報告講咁多都係廢話, 其實報告寫一句"不信孫總"就可以.
      細看孫宏斌的生平,行內稱地產狂人,策略就不斷借錢買地併購,從不認為負債比率高有問題,
      這策略跟恆大許家印有點相似, 狂人的思路不是一般人所理解, 否則不會叫狂人.
      但往往是狂人才會成就豐功偉業, 失敗的狂人只會消失在你我視線中, 因為已沒新聞價值.
      投資狂人就是ALL or Nothing.
      相信如果中國出現金融危機, 融創才會有資金鏈斷裂的問題.

      刪除
    3. 同意,其實投資一家企業,第一個要問的問題是大股東和管理層信不信得過,信得過就投,信不過拉倒。整天想著大股東會不會算計小股東,甚至想著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那就是與虎謀皮。

      刪除

你巧勁啊

問題並不在於原意、初心是不是好,也不在於某一具體條款對行業內不同公司的影響,而是對於A4治國的擔憂甚或恐懼。 不能自己是個錘子,看到什麼都是釘子。經濟都什麼樣了,還要監管這個規範那個。更要命的是,整頓監管思路太直接太幼稚。哦,把房價弄下來,把教培打掉,然後也不讓玩遊戲,那麼大家都...